
Part.1 传闻与澄清:CBAM不延期
近期,市场上广泛传播“欧盟CBAM可能延期”的传言,尤其引发钢铁、铝材等高排放领域企业高度关注。
8月25日,欧洲钢铁、管材与金属分销联合会(EUROMETAL)正式向欧盟委员会税务与关税联盟总司(DG TAXUD)求证。欧盟委员会税务与关税联盟总司(DG TAXUD)随后明确回复:
“CBAM 的生效日期为 2026 年 1 月 1 日,这是欧盟法律规定。只有欧盟委员会提出法律提案,并经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同意后,才能更改。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提案。”
“CBAM 的生效日期为 2026 年 1 月 1 日,这是欧盟法律规定。只有欧盟委员会提出法律提案,并经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同意后,才能更改。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提案。”
这一回应与欧盟法规高度一致:
过渡期(2023–2025年):要求进口商按季度提交排放报告。 财政执行阶段(自2026年1月1日起):进口商需购买并交付碳排放证书,履行欧盟碳关税义务。
欧盟官方的澄清,终结了“政策可能延期”的传闻。虽然申报和购证义务由欧盟进口商承担,但这同样意味着 中国出口欧盟的企业须立即进入全面且实质性的合规准备阶段,确保能够提供合规的碳足迹数据,避免被供应链淘汰。
展开剩余58%
CBAM不仅仅是政策合规问题,更直接影响企业订单、利润和国际竞争力:
数据与申报压力:过渡期要求按季度提交排放报告,数据收集、核算、申报流程必须提前建立。 成本冲击:2026年起,进口商需购买CBAM证书,实质上相当于征收“碳关税”,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成本将显著增加。 客户要求升级:欧盟下游买家在采购中将更强调碳排放透明度,企业若无法提供可信的碳足迹报告,可能直接被排除在供应链之外。
CBAM只是全球“绿色贸易壁垒”中的一环。低排放、信息披露与供应链透明,正在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:
SBTi(科学碳目标倡议):要求企业制定并披露符合科学减排路径的目标。 CDP环境信息披露:已成为国际金融机构和采购方筛选的重要依据。 ESG(环境、社会与治理):跨国客户在供应链中,以ESG表现作为准入标准,筛选供应商。 RMI(负责任矿产倡议):电子、电池等行业供应链的必备标准。 EcoVadis评级: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将其作为供应商筛选和融资条件。 上百个国家已宣布净零目标,覆盖全球大部分GDP与排放总量。 碳定价、碳边境调节与可持续采购正从欧盟外溢到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韩国等主要市场。 绿色合规已从“加分项”转为进入国际市场的“基本门槛”。
面对这一趋势,中国出口企业需要从“被动合规”转向“主动布局”:
能力建设:建立符合 ISO 14067/CBAM 的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。 供应链管理:强化数据采集与共享,确保满足 IMDS、RMI 等追溯要求。 对接国际框架:主动参与 SBTi、CDP、EcoVadis 等披露与承诺机制,提升国际认可度。 减碳转型:通过 原料优化、能效提升、可再生能源采购 等措施降低未来碳成本压力。
CBAM确认实施,绿色贸易门槛进入强制阶段。它不是孤立政策,而是全球绿色贸易体系升级的缩影。
能否快速建立低碳合规与减碳能力,将决定企业未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。
发布于:广东省
网络股票配资平台,十大股票配资网站,股票配资在线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