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,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最生动的记忆切片。 自1905年第一部《定军山》诞生以来,中国电影就如同一条奔腾的长河,承载着时代的变迁、人民的悲欢与艺术的探索。 在无数作品中,总有那么十部,它们如同一座座巍然的丰碑,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巅峰,更在历史和产业的维度上,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严格来说,《定军山》并非一部完整的故事片,而是一段京剧表演的实况记录。 然而,它的历史意义,却是任何一部后世大片都无法比拟的。 在1905年,当电影这门“西洋景”传入中国不久,北京丰泰照相馆的创办人任庆泰,做出了一个开创性的决定——用摄影机,将中国最负盛名的京剧大师谭鑫培的表演,记录下来。
展开剩余93%这个选择,在今天看来,充满了历史的必然与智慧。 它将最古老的国粹艺术,与最新潮的西方技术,进行了第一次伟大的结合。 虽然影片的原始胶片早已遗失,但“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”这个身份,让《定军山》永远地载入了史册。
它的诞生,标志着中国人不再仅仅是电影的“观看者”,更成为了“创造者”。 从那一刻起,属于我们自己的光影百年,正式拉开了序幕。
历史地位 :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,红色电影美学的开端。
如果说《定军山》是中国电影的“出生”,那么《桥》,就是新中国电影的“奠基”。 拍摄于1949年,与共和国同龄的这部影片,其诞生的每一个细节,都充满了时代的烙印。
它由当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(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)拍摄,讲述了铁路工人们,在解放战争的炮火中,克服重重困难,抢修松花江大桥的英雄事迹。 在影片中,你看不到明星,看不到复杂的人性,看到的是一种昂扬的、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集体主义精神。
工人们喊着“以厂为家”的口号,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奋斗。 这种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”的创作风格,以及对“工人阶级”这一主角身份的颂扬,为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的电影创作,定下了一个最核心的基调。 《桥》的意义,早已超越了电影本身,它是共和国大厦的“第一块砖”,是一代人共同记忆的开端。
历史地位 :迄今唯一一部金棕榈大奖华语电影,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巅峰之作。
《霸王别姬》是中国电影史上,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。 它将一个京剧伶人的个人命运,与中国20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,进行了史诗般的交织。
“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,”不疯魔,不成活“,他人戏不分的人生悲剧,成为了那个动荡时代最令人心碎的注脚。 陈凯歌导演在这部影片中,展现了其作为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的深厚功力,影片的叙事、摄影、美术、表演,无一不达到了顶级水准。 而它最大的影响力,则体现在国际舞台上。
1993年,该片一举斩获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“金棕榈大奖”,成为了迄今为止,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华语电影。 这份荣誉,彻底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电影的看法,也让以陈凯歌、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,真正在世界影坛拥有了姓名。
历史地位 :首部斩获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(柏林金熊奖)的内地电影。
在《霸王别姬》之前,率先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全新面貌的,是张艺谋的《红高粱》。 这部电影在1988年的出现,不亚于一场“美学革命”。
在此之前,中国电影的镜头语言,大多是含蓄、规整的。 而张艺谋,这位摄影师出身的导演,则用一种极度张扬、充满生命力的色彩美学,震惊了世界。 影片中,那片无边无际、如血般鲜红的高粱地,那场颠轿的戏,那首“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”,都充满了一种原始的、蓬勃的、不受任何束缚的生命力。
姜文和巩俐的表演,也同样充满了这种野性的魅力。 1988年,该片成功斩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,这是中国内地电影,第一次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,获得最高荣誉。 它的成功,标志着“第五代导演”正式作为一个集体,登上了世界电影的舞台。
历史地位 :首部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,武侠电影的全球化标杆。
李安的《卧虎藏龙》,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—— 让全世界看懂,并爱上了中国的“武侠”。 在此之前,武侠片虽然在亚洲影响力巨大,却始终难以进入西方主流视野。
李安用他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底蕴,对“武侠”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解构。 他保留了武侠片中飘逸的打斗(竹林追逐戏已成影史经典),但更深入地探讨了“江湖”背后,那个人性层面的“欲望”与“压抑”。
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、杨紫琼饰演的俞秀莲,他们之间那份隐忍克制、爱而不得的情感,是西方观众也能够理解和共情的。 章子怡饰演的玉娇龙,则代表了那份不甘被束缚的年轻欲望。
2001 年,该片一举斩获第 73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等四项大奖,这是华语电影在奥斯卡舞台上,取得的历史性突破。 《卧虎藏龙》的成功,不仅让章子怡走向国际,更为之后的《英雄》等“中国式大片”,叩开了好莱坞的大门。
历史地位 :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,标志着“国漫崛起”的里程碑。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,几乎是好莱坞和日本的天下。 而2019年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的出现,则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。 这部由饺子导演的动画,对传统的“哪吒”神话,进行了一次极具现代精神的颠覆性改编。
哪吒不再是反抗父权的少年英雄,而是一个被世人误解为“魔丸”、努力与命运抗争的“熊孩子”。 那句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口号,更是点燃了无数观众的热血。 影片不仅制作精良,特效水平堪比好莱坞,更重要的是,它讲述了一个能让当代观众产生强烈共鸣的、关于“打破偏见,定义自我”的内核故事。
最终,该片以超50亿的票房,登顶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,其巨大的成功,标志着“国漫”真正意义上的崛起,也为后续《姜子牙》、《长安三万里》等国产动画大片的出现,开辟了道路。
历史地位 :开启香港内地合拍片先河,引发全民“功夫热”的文化现象。
《少林寺》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,是独一无二的。 它是一部真正的“文化现象级”电影。 在那个娱乐生活相对匮乏的80年代初,《少林寺》的出现,不亚于一场精神地震。 据统计,该片在内地公映时,以1毛钱的票价,创造了1.6亿元的票房神话,观影人次无法估量。
这部电影,不仅让李连杰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功夫巨星,更是在全国范围内,掀起了一股学习武术的狂潮,无数青少年因为看了这部电影,而奔赴少林寺拜师学艺。
从产业角度看,这部由香港导演张鑫炎执导、内地演员主演的电影,也开启了香港与内地合作拍片的先河,为日后香港电影工业与内地市场的融合,做出了最早的探索。 可以说,《少林寺》不仅是一部成功的动作片,它更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,一部真正改变了时代文化风潮的电影。
历史地位 :张艺谋现实主义题材的巅峰之作,一部展现生命韧性的史诗。
如果说《红高粱》展现了张艺谋的“狂放”,那么《活着》,则展现了他最深沉、最悲悯的一面。 该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,以葛优饰演的地主少爷福贵一生的坎坷,串联起了中国现代史上数十年的动荡与变迁。
影片用一种近乎白描的、冷静的笔触,记录了福贵如何从一个纨绔子弟,在经历了内战、大跃进、文革等一系列历史洪流的冲刷后,逐渐失去所有亲人,最终与一头老牛相伴余生的故事。
葛优贡献了“封帝”级别的表演,将福贵身上那种“好死不如赖活着”的、如野草般的生命韧性,刻画得入木三分。 这部电影,因为其对历史的直白展现,至今未能在内地上映,但也正因如此,它在国际上赢得了极高的赞誉,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。 它是一部需要巨大勇气才能看完的电影,也是一部看完后,能让你对“活着”二字,有更深刻理解的杰作。
历史地位 :谢晋导演的集大成之作,对“文革”进行深刻反思的里程碑。
在“第五代导演”以其先锋的美学风格登上历史舞台的同时,以谢晋为代表的“第三代导演”,也在用自己的方式,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,进行着深刻的反思。 《芙蓉镇》便是其中的“扛鼎之作”。
这部由刘晓庆和姜文主演的电影,将镜头对准了“文革”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,通过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的命运浮沉,展现了那场运动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。 影片最经典的一幕,莫过于姜文饰演的“右派分子”秦书田,在每天扫大街时,对同样沦为“牛鬼蛇神”的胡玉音(刘晓庆 饰)说的那句:“活下去,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。
“这句台词,充满了荒诞,却也充满了力量。 谢晋导演用其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,没有对历史进行简单的批判,而是更多地展现了普通人在逆境中的相互慰藉与人性的光辉。 该片在当年,一举囊括了金鸡奖、百花奖等多项大奖。
历史地位 :开启中国商业大片时代的里程碑,重塑了电影产业格局。
《英雄》的出现,彻底改变了中国电影的产业格局。 在此之前,中国电影虽然在艺术上屡获殊荣,但在商业运作上,与好莱坞存在巨大差距。 张艺谋的这部《英雄》,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,以好莱坞模式进行投资、制作和全球发行的“中国式大片”。
它集结了李连杰、梁朝伟、张曼玉、章子怡、陈道明、甄子丹等当时最顶级的华语巨星阵容,拥有绝美的视觉画面和宏大的动作场面。 2002年上映后,它在内地狂揽2.5亿票房,占当年全国总票房的四分之一,并开启了中国电影的“大片时代”。
尽管其“天下”的核心思想,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,但无可否认的是,《英雄》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,为中国电影工业,注入了一剂强心针,也为后来的《十面埋伏》、《无极》等一系列古装商业大片的出现,铺平了道路。
发布于:北京市网络股票配资平台,十大股票配资网站,股票配资在线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